本報訊 (記者 金志剛)今天上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推出空港口岸監管模式,宣佈從今天起啟動浦東機場航空快件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填補我國在此業務領域的空白;DHL成為首家啟動此業務的國際快遞運營商。空港口岸監管模式的突破和創新,對於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助力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意義重大。
  貨運新業務
  有效提升中轉效率
  航空快件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是指境外貨物經過國際航班運抵上海浦東機場,在臨機場空側區域內拆箱分揀,根據不同的目的地重新裝箱後再次運送出境的機場物流業務,將有效提升國際貨運中轉效率。
  在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中轉集拼業務通常占到機場總貨量的50%以上。
  上海機場集團董事長李德潤上午表示,國際中轉集拼的能力,是對一個國際性貨運樞紐機場的一個重要的考量指標。到2020年,浦東機場年貨運量力爭達到470萬噸,貨運中轉比例由目前的不到5%提升到15%,構建起空空、空地、線上線下三網一體的複合型國際國內貨運網絡。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上海海關在快件渠道共受理國際轉運業務總運單312票,同比增長55.2%;分運單352420票,同比增長115.7%;總重量2512噸,同比增長127.2%。上海機場集團總裁景逸鳴透露,隨著貿易便利化的深入,以及新消費模式的轉變,浦東機場國際中轉集拼業務試點的創新突破,有利於航空公司和相關運營方通過集拼的方式,進一步降低成本,從而降低總體的物流成本,增強中國製造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也會帶動浦東機場國際貨運中轉航班的增長,增強浦東機場國際貨運樞紐功能,並實現港區聯動。
  監管新模式
  電子申報數據核放
  在今天上午開幕的第十屆中國航空貨運高峰會議上,就浦東機場開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副關長董樹華介紹了新型海關監管模式。上海海關首次針對該業務確立了相關監管規範和操作標準,與企業共同搭建國際轉運貨物查詢系統客戶端,實現專用區域、專用流水線、專用視頻監控“三個專用”的實貨監管要求。針對國際中轉集拼貨物大多在凌晨出運的航班特殊性,上海海關還在上海口岸實現了快件通關作業24小時全覆蓋。
  上海機場檢驗檢疫局局長金亦民介紹,針對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流程特點,機場檢驗檢疫局提出“備案管理、電子預申報審核、貨物及包裝檢查、出境核銷與監督管理相結合”的監管新模式,並推出授權許可試點、縮短許可時間、簡化許可環節、試行分批核銷等多項便利措施,保證嚴密監管下的快速通關轉運;實現國際中轉貨物的“電子申報、數據核放”,即國際中轉貨物可通過電子平臺,提前向檢驗檢疫電子申報,並經電子審核後,在航班抵達前,獲檢驗檢疫的核放指令,使國際中轉貨物一到港便可分揀操作,做到“零等候”銜接。  (原標題:快件通關24小時“零等候”銜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h52nhrq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